这两天关于新款丐版 MacBook Pro 内存 8G 售价 12999 元的争论很多。针对自由竞争市场下某个特定商品的价格,我觉得并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。但因为讨论的人很多,我也想表达一下看法。

有一种观点是,8G 内存的产品是在现在的环境下,看起来像电子垃圾,至少应该 16G 起步。这些人并没有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复杂多元。我现在在家里书房主要用丐版的 Mac mini,8G 内存。主要用来刷网页、看视频,偶尔写一点代码(Python)。日常用起来非常流畅,并没有什么内存焦虑。对于这些轻量级使用,8G 内存是完全够用的。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需要更大的内存,可以自行选配更大的内存。

另一种观点是,8G 内存卖 12999,太贵了。“值不值”是一个价值判断,并非事实。价值判断是非常个性化的。对于不同的人来说,会有不同的结论。如果只凭内存大小来决定其价值,显然是犯了管中窥豹的错误,狭隘了。有些人喜欢 MacBook 的造型,有些人喜欢 MacOS,有些人认为 MacBook 的显示器更舒服,这些都是影响他们价值判断的点。如果你觉得不值,那你可以不买。

最近给领导买了一台 ThinkPad X1 Nano,价格 10500 元,领导用上之后相当满意。配置为 13 代 i7 + 16G 内存 + 512G 硬盘,如果只看这些参数,那相当不值。10500 元可以买一台 14 核 i9 + 32G内存 + 3080ti 独显 + 2T 硬盘的神舟战神或者类似的联想、华硕等品牌或型号的笔记本。为什么选这款?因为领导看重的点是体积和重量,X1 Nano 12.5 寸屏幕 + 970g 重量是绝佳选项,当年买“the new MacBook”(12寸,仅生产了三代就停产)是这个原因,现在买 X1 Nano 也是这个原因,这也是我们看重的价值。

还有一种长久以来的观点,那就是把完整的产品拆成零件,以物料成本来判断这个品牌是否“黑心”。我相信市场上几乎没有买电脑是直接与硬件交互的吧?这种观点就是 Mac 外观不需要设计、MacOS 不需要钱研发、市场营销也不需要费用。如果按照这个观点来看,那汽车行业显然是良心行业,100 款车型零整比最低没低于 300% 的,见:​百款车型零整比公布,这款车最离谱!

与其关心 MacBook 的价格,不如关心油价,毕竟这些才是垄断行业,你没得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