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与便宜
今天有位朋友在群里发了张 MX-5 的照片,非常漂亮、性感。
看到 MX-5,让我想起了多年前韩寒的《像少年啦飞驰》,书中提到过这部车,而且让我印象深刻:
“而我们经常看见一个美貌女子,开着一部敞篷的MX-5,翩翩而过。无论是两样中哪一样,都让我们十分向往。”
本来我只是回忆这本书的乐趣,但群里另一个小伙子说:才 30 万。似乎是瞧不起这台车的样子,而我觉得这辆车对他或者对我来说,都算是贵的了。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:什么算便宜,什么算贵?
这辆车对我来说并不具备什么实用价值。花 30 多万(实际加上税费等应该需要 40 多万)买一辆“几乎没有储物空间、噪音大、底盘低通过性差、没有豪华车标、维修保养比较麻烦”的两座跑车是不划算的。我需要的是空间大、舒适安全、能带着一家人出门的车。而且我并没有足够的钱去为了驾驶乐趣额外买一台玩具车。所以我觉得这个车贵。
对于没有家庭的年轻人,或者高收入的人来说,又会觉得这车不贵。因为没有比这个车更便宜的“轻、短轴距、前后50/50配重、敞篷、手动挡”的跑车了。
对群里的这个年轻人,也是以前的同事来说,我觉得他如果理性,则会认为此车贵。因为他也成家,小厂打工仔,深圳无房租住在城中村,所以小孩只能读私立幼儿园,小学也不太可能在深圳读公立。他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攒钱买房子,否则下一代只能回老家,显然这车属于他“负担”不起的那一类。负担不起不是指买不起,而是按照实用价值来看,不划算。但或许他有他的想法,例如回老家省会,省了房子的钱,就可以买这种车玩玩了。
我又想到以前的一个段子:买xx(某国产品牌安卓机)的才是真的有钱人,因为他们愿意花几千块买台垃圾。曾经我也是这么想的,因为对我来说,我关注的是拍照、稳定流畅、安全隐私、多设备协同等功能,这些方面安卓机的体验都不如 iPhone,所以我愿意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体验。而且,我曾经花五千块买了台小米 12 Pro,几个月后 3800 卖掉了,卖掉后一周这手机又掉价到 3200。但有太多人其实是不具备消费 iPhone 的能力的,例如部份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,却执着地要最好的手机,这可能是现代消费主义的影响:买东西要买能承受的价格范围内最好的。而他们不知道他实际是承受不起这个价格的。让我感到遗憾的是,我曾经也是这种学生。
有一种让人气愤的情况是低质“高”价。以手机为例,尽管价格不是最贵的,例如三千块,但其性能却只有 1500 元的性能,这就纯属坑人了。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,收入较低人的因为其对“高科技”缺乏认知,信息获取渠道又比较匮乏等原因,往往更容易被黑心商家坑害。比如家电下乡、汽车下乡等活动,很多都是拿城里人不要的玩意儿去骗农民,价格还不低。
还有一种说法,“免费的才是最贵的”,例如游戏。免费玩家其实是游戏中的“道具”,是用来提升氪金玩家体验的。砍 NPC 哪有砍真人有意思呢?游戏中的各种排行榜也将索然无味。又例如各种内容平台的小 UP 主、小主播们,投入了大把时间精力,却只是给平台做了嫁衣。
这种还算好的,你损失的只是你的时间。再升级一下,某个产品不仅不要你的钱,还给你送钱,是不是更心动了?只需要你投入本金,坐等高额收益,红岭创投开创的保本保息 P2P,开启了整个中国的 P2P 暴雷时代,几千亿的资金打了水漂。当然也有赚钱的,比如那些整村人都打定了当老赖的主意,一开始就打定了“凭本事借来的钱,为啥要还”主意的人。
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,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因为开展 P2P 小额信贷扶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,到中国怎么就成了骗钱的工具了呢?
我之前也爆喜欢这车,也是觉得可以做个玩具,后来决定租个开下,结果一个小时差点没把腰累屁,就放弃了,不过是上一个款的,新款好像更凌厉一些,但没有上那么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