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惑而惑
今年生日那天,父亲发微信我,我才惊觉马上就要到不惑的年纪。自己居然这么老了?总觉得自己没有这种年龄的成熟,还是个非常幼稚的小孩子,是否男人真的至死是少年?可能只是自己的幻觉吧。古人说的不惑,应该不是对世界的不惑,而是对自己的不惑。也就是“认识你自己(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)”这句刻在阿波罗神庙上的名言。尼采在《道德的系谱》中也说:
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,我们不明白自己,我们搞不清楚自己,我们的永恒判词是:“离每个人最远的,就是他自己。”
认识自己是个长期的过程。四十不惑,是与自己初步和解,“我明白了”。五十知天命,是与自己完全和解,“不明白也没办法了”。
这几年的确“成熟”了不少,这也只是我自己的感觉。这种成熟不是更圆滑,能在环境中如鱼得水,而是理解了“孺子不可教”也,所以也就更少表达了,当然这也是一种自以为是。还有一种自己为的“孺子不可教”,是你没去考虑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导致的。前几天不是有网图,不小心泄露了“川西女子监狱”的地址。尽管我不喜欢用动机来判定行为的合理性,但只考虑可理解性的话,从动机出发往往能更容易理解。
人与人的悲欢也往往不相通。在 V2EX 上有个帖子,一个人说母亲总问他具体几号回老家,他觉得非常烦躁。没在高控制欲父母中生活过的人,无法理解在长久控制下听到父母声音就 PTSD 的人,所以帖子下面有大量辱骂他言论,也是狭隘世界观的一种表现吧。
最近读了几本书,印象深刻的是《漂亮朋友》这本。可能是物以类聚的缘故,你是什么人,就会读什么样的书,没有网络,也会进入信息茧房。这本书里面的世界,对普通人来讲可能过于离奇。但我相信,真实的世界,会比书里面的更玄妙。漂亮朋友道德败坏,却平步青云。我不会嫉妒他,不会觉得为什么自己不是那个“漂亮朋友”,只是觉得世界真丑陋。然而这就是真实的丰富多彩的世界。如果世界不是如此丰富多彩,那才叫没劲。
最近看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程序员博客。其实以前不太喜欢看程序员博客,都过于细节,大多数也就是到处粘贴代码,成了个个人笔记本,相当无趣。最近看的几个很少涉及技术细节,都是介绍他们做的产品,这种技术博客还挺有趣。
以前看王者荣耀的比赛直播,有次听到一个 Timing 的概念。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概念,但那天我才受到触动,并且在后续的生活中越来越感觉到 Timing 的重要。Timing 真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,同样的行动,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,产生的效果会千差万别。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。
在生存方面,依然还是老样子。知易行难,也可以说是眼高手低了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就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。以前尚能知道,今年逐渐感觉智商的不足,思考与理解能力大不如前。这也可能是以前的幻觉,我们真的从幻觉中走出来了吗?具体到收支上,财政状态不太乐观,收入大幅降低,必须控制消费才能勉强不借债,属实是月光了。
2025 如何找到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,并且在合适的 Timing 做,还没什么头绪。
生存啊,就是搞钱,搞钱,搞钱。
大白封城时,钱搞得再多也没用的
理解“孺子不可教”真的是一种无奈但很现实的生存哲学。